<sub id="vbwd0"></sub>
    <var id="vbwd0"></var><table id="vbwd0"></table>
    <var id="vbwd0"></var>

  1. <sub id="vbwd0"><code id="vbwd0"></code></sub>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要聞

    新格局下,紡機聯合展如何為雙循環賦能蓄力

      進的紡織裝備對紡織工業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在全球紡織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出口市場的重要性變得更加突出,紡機企業要密切關注產業鏈重構對紡織行業的影響!敝袊徔棛C械協會會長顧平近日就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以下簡稱“紡機聯合展”)籌備情況接受了多家媒體采訪。
         
      我國正在加速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為紡機行業供需對接、技術溝通的重要橋梁,本屆紡機聯合展將于今年11月19-23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屆時將為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提供成套智能化工藝和裝備的解決方案,為雙循環賦能蓄力。
      
      記者:今年的紡機聯合展招展情況如何?您認為這次展會有哪些亮點?
      
      顧平:目前招展工作進展順利,與上屆相比,本屆展會的參展面積和企業數都有增長和恢復,其中參展商大幅增長了19%,企業對接市場意愿強烈。來自24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余家參展商將悉數到場,展出面積超過16萬平方米。來自意大利、德國、瑞士、日本、韓國、比利時、印度等國家的參展商均會在展會上展出最新技術和產品。
      
      從兩年一屆的紡機聯合展上可以看出紡機行業科技進步加快,特別是“十四五”后,企業產品不斷優化發展,企業優勝劣汰非常明顯,訂單向頭部企業集中,產業鏈協同為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提供支撐。今年的展會也將展出一些產業鏈整體解決方案。
         
      工藝區域方面,發展比較突出的是織造機械和針織機械,面積都增長了30%以上。工藝的變化代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由這一趨勢可以看出,織造機械方面,國產劍桿、噴氣、噴水織機的制造水平發展非?,高速化、智能化、綠色化成為發展趨勢;針織產品的多樣化需求為針織機械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針織機械的應用領域進一步擴展,針織設備保持較快速度發展。
      
      記者:您認為如何保證紡機聯合展的高質量和專業性?展會對于促進行業發展有何作用?
      
      顧平:辦好高質量展會是包括中國紡織機械協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歐洲紡織機械制造商委員會等在內的幾個主辦方的共識,而且這也有助于提升紡機聯合展的品牌影響力。在市場大環境復雜多變的今天,高質量展會的舉辦顯得尤為重要。本屆展會上,海外知名企業和國內行業頭部企業、“專精特新”等細分領域的企業也都積極參加。
      
      展會是平臺經濟的重要組成,具有持續生命力,對行業的發展舉足輕重。展會平臺不僅可以幫助企業進行短時間、高效率的產需對接,對理順企業自身產業鏈、明確行業發展趨向和企業自身定位等也有很好的幫助。
      
      記者:2022年紡機行業運行情況如何?哪些領域有新的突破?
      
      顧平:去年紡織行業整體面臨著嚴峻的外部發展環境,紡機行業也面臨著市場需求不足、國內疫情散發、能源價格上漲、原料成本高企等問題,企業經營面臨較大壓力。也可以看到一些顯著趨勢,紡機裝備技術和裝備品質正在提升,產品向高端化發展。紡機企業近年來技改力度很大,不斷進行存量改造,圍繞“專精特新”在個性化和細分領域進行探索。這一趨勢也將在紡機聯合展上得到呈現。
         
      行業的健康發展顯著提高了中國紡織機械在全球的市場地位和話語權。2011年,我國進口紡織機械53.64億美元,同期出口紡織機械僅為22.45億美元!笆濉蹦,紡織機械出口額開始超過進口額。2019年,我國紡織機械出口額位列世界第一。2022年,我國紡織機械進口額為32.09億美元,出口額為55.37億美元,進口額同比減少11.75%,出口額同比增長15.22%,出口再創新高。隨著東南亞地區紡織產業穩步增長,其對紡織機械的需求也將加大,有望打開紡織機械新的成長空間。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占比75.38%,同比增長21.35%。
      
      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紡織工業是我國優勢產業,紡織企業的海外投資也是國際大循環的重要環節。在“雙循環”市場拓展方面,中國紡機也將同紡織企業一起更多地走向海外。
      
      從今年一季度紡機行業運行數據看,行業經營情況正在逐步好轉,但是整體形勢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全球紡機貿易中我國紡機出口占比有望繼續維持高位。
      
      記者:2022年以來紡機行業科技創新亮點有哪些?還存在哪些不足?
      
      顧平:目前中國紡織工業已經發展到高質量階段,對裝備的連續化、自動化、智能化、智慧化、綠色化及定制化等不同層次需求高漲。東南亞等國紡織業的發展也會同中國紡織工業一樣走節能減排、減人增效的智能化發展之路。紡機行業的主要任務就是不斷創新,以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來滿足紡織行業的轉型升級需求。
         
      紡機行業技術進步是循序漸進的,從獲獎項目的數據上可以反映出行業技術的進步。2022年,國產紡織機械新產品獲得“紡織之光”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 11項,并有7家企業獲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品開發貢獻獎。25項新產品、新技術通過由中國紡織機械協會主持的省部級科技成果鑒定。紡織機械重點企業全年獲得授權發明專利 155 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 1257 項,外觀設計24項,較之2021 年,授權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基本保持穩定。紡機標準化工作取得進展,2022年協會共報批國家標準2項、行業標準17項、行標外文版2項。其中,一項國際標準、16項行業標準、2項行標外文版已發布。
      
      目前正值“十四五”中期,紡機行業圍繞《紡織機械行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性意見》提出的原則和目標,積極推進紡織機械行業技術創新與結構調整。中期檢查工作正在進行中,有利于強鏈、補鏈、穩鏈,安全可控。紡機產業鏈中關鍵材料、核心零部件、元器件等基礎產品和技術與國外相比有差距,一些高端紡機產品質量性能、可靠性穩定性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需著力攻克“卡脖子”技術和產品,引導紡機行業實現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化、融合化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記者:AI、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出現對紡機行業產生了哪些影響?在數字化、智能化、節能減排等領域,紡機行業在過去兩年取得了哪些成績?
      
      顧平:“十三五”期間,紡機產品從單機到連續化、自動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的生產線,都有了質和量的提升,推出了紡紗、滌綸長絲、針織、印染、無紡布及服裝縫制等6條智能生產線。5G、AI、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在紡織行業設計、生產、營銷、物流等各場景應用,不僅推動了生產模式轉變,同時也推動了紡織業和紡機業的高質量發展,讓企業更有活力和競爭力。大量智能制造系統應用于紡機行業,推動了行業整體生產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在綠色化、節能減排方面,紡機行業將肩負起自身的社會責任,同時也要為紡織行業開辟新的發展路徑?萍紕撔、智能制造、綠色節能是行業突破短板、趕超紡機科技國際先進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